Mino其实上市有一阵子了,我自己平时也在用,但因为官方APP鸽了一阵子,还是想等有完整体验了再和大家分享。这篇文章也不会很长,希望能言简意赅地把Mino的特性和大家讲清楚。
首先TANCHJIM对TWS的规划,按理说应该是Mino这类低价入门带降噪的产品应该优先于Echo,但他们毕竟是一个专业HIFI品牌,还是做出了一款声音很能打、设计风格很具备自己品牌调性的产品,我今年还向他们采购了几副赠送给自己南通本地合作的媒体。而Mino的诞生其实是更为符合品牌长远发展调性的产品,足够的HIFI声学积累+漂亮的设计+符合主流市场的综合体验/降噪水平,让我在200价位段,认为Mino几乎是面向所有用户的一个最优解,它不仅和常规的消费级数码厂商的产品的综合体验感在同一水准、更是在音质层面有降维打击的优势,而看过我深圳展会报道的烧友们应该知道,Mino这次的环境声模式做的十分牛X。
249元的价位,Mino给到了标称45dB的综合深度降噪、10mm的强磁路动圈振膜、蓝牙5.3、6+31H的续航,当然了,这次Mino在外形设计上并没有给到什么特有辨识度的花活儿,而是比较注重工艺细节的把控,比如透明逛街的舱盖、以及机身接缝的处理都是同价位的佼佼者,换句话说和很多HIFI行业内的“友商”们相比,Tanchjim在做工细节层面的追求可能会更多迈出去两步。不过初期有一批充电仓出现了关盖不断连的硬件BUG,如果遇到这个问题的用户可以找官方免费进行充电仓换新。
关于主动降噪这个事儿,45dB看起来其实符合一些旗舰级TWS的水准,但其实这个是属于测试的极限值,实际上的体感降噪程度还是达不到那么极致的,但其实这方面也是随着行业的发展、芯片以及算法技术的进度,现在在一两百价位买到的降噪真无线已经不再是那种“聊胜于无”的水平,对于日常降噪来说已经有很好的深度和实用性,只要不是什么特别极限的场景,开启Mino的降噪模式、放到一定声压级的音乐,已经有足够沉浸的欣赏音乐的环境了。而环境声模式,也就是所谓的“通透模式”,Mino对环境声的拾取、回放的自然程度胜过我手头所有的产品,包括Bose的QuietComfort Earbuds II,也是我认为和苹果家无限接近的一款。
TANCHJIM的官方APP,我认为做的很有格调,而且在细节层面十分用心,除了美观简洁的UI意外,做了一些更加细致化、但是又具备一定实用性的功能,比如选择音质优先还是传输优先,比如可以单独调整单只耳朵的降噪/环境声模式,以便分体使用或者针对不同场景的选择。目前,官方APP中的“音效”部分,对于声音的调教是比较保守的,给的模式也比较多,不会出现器乐模式特别锐、人声模式特别糊的极端情况,如果觉得不够过瘾的话,有经验的烧友可以同时在里面调整频段增益以及对应的Q值,比常规的EQ调整还是会多一些幅度和空间。
声音方面,Mino在宽松度、氛围表达、包括低频的处理上,都会明显比Echo来的更为“大众”一些,低频有着非常足的量感、更充沛的混响,能够带来很足的低频声浪,同时也导致中频的部分多了一些厚度、毛茸茸的质感。虽然高频部分的延展、细节不能像Echo那样清晰干净,但在透明度、空气感方面也是表达的很足的那茬,横向声场也够宽。从HIFI性的角度来说,Mino的优势是,略偏中低频的那种相对均衡+优秀的密度+够用的动态+气息很丰富的人声表达,流行向的杂食,非要说缺点的话就是声音速度感偏慢,不是很适合电子、金属类的曲目,但是非常适合绝大部分的亚洲系流行、尤其是抒情人声。
249元的降噪TWS,Mino在我看来几乎是给出了“标准答案”基础之上的“超分作品”,比同价位产品更精湛的做工、更有质感的充电仓就已经值回票价了,环境声模式更是给了惊喜,音质方面很能兼顾HIFI发烧友对均衡的基本追求、以及普通用户对低频与人声的偏向,明年如果要采购礼物的话,Mino对我而言又是不二之选了。
|